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劉琳)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全省人大系統實施開展“法治護綠人大行”活動以來,市人大常委充分發揮“法律巡視”利劍作用、人大代表主體作用、環保小組專業優勢,不斷強化生態環保監督工作,為推進美麗湘潭建設貢獻人大力量。
“法律巡視”加壓強支撐
“守護好一江碧水”“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展現新作為。”市人大常委會充分用好執法檢查這一“法律巡視”監督利劍,用法治力量助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不斷厚植推動高質量發展、創建高品質生活的綠色底色。
“市人大常委會綜合采取執法檢查、調查視察、聽取專項工作報告、專題詢問等多種方式,連續三年對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情況開展監督。”市人大環資委負責人介紹。
2022年,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履職的第一年,就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湖南省環境保護條例》在湘潭市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此次執法檢查實現了市域全覆蓋,擴大了人大代表、環保志愿者的參與,采取了明察與暗訪、集中檢查與個人調研、實地檢查與聽取匯報、定點檢查與隨機抽查等“四個結合”的方式,創新了檢查方式,提升了檢查效果。
“加大環保督察力度,環保項目資金一定要落到實處,發揮應有的作用。”“黑臭水體治理因截污工程未完全到位,時常引起返黑返臭,希望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審議后,市人大常委會形成審議意見和交辦意見交由市政府辦理,推動問題整改見行見效。
韶山是偉人故里,也是全國游客首選的旅游勝地。2023年,市人大常委會聚焦用法治力量推動韶山風景名勝區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組織開展《湖南省韶山風景名勝區條例》《湘潭市實施〈湖南省韶山風景名勝區條例〉辦法》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了執法檢查報告、形成審議交辦意見、對審議交辦意見辦理情況進行調查視察,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景區保護,維護旅游環境和市場秩序,守住森林生態安全底線。
2024年,市人大常委會與省、縣、鄉人大開展四級聯動,同步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湖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湖南省重污染天氣防治若干規定》執法檢查,同時兼顧對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重要條款的執法檢查,并進行普法宣傳。在市人大常委會會議上,6位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圍繞PM2.5平均濃度達標、控制和削減工業污染物排放、禁止露天焚燒秸稈、污水管網建設、餐飲油煙治理等方面,進行了專題詢問,更好發揮人大監督效能,推動“一府兩院”依法履職,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持續強化剛性監督,一批群眾身邊的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得到解決,助力群眾生活環境改善,提升群眾生活質量。數據顯示,全市環境空氣綜合指數、PM2.5濃度、空氣質量優良率三項指標改善率分別居全省第一、第二、第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獲省真抓實干督查激勵;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進入全省優秀行列,成效明顯。
“代表主體”加碼強實效
“我們村上有一個生豬養殖場,由于最近天氣炎熱,加之大風天氣頻繁,導致周邊臭氣熏天,嚴重影響生活……”日前,在韶山市銀田鎮人大代表聯絡站,來自省、湘潭市、韶山市、銀田鎮的四級人大代表集中進站開展“法治護綠人大行”活動時,當地群眾向他們反映了這一問題。
隨后,人大代表迅速進行調查研究、交辦督辦,相關職能部門配合指導,生豬養殖場抓實整改,對治污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優化防治措施,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如今,“法治護綠人大行”活動已在全市常態化開展。市人大常委會充分發動各級人大代表積極投身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注重發揮人大代表和政府相關部門的聯動效用,引導代表切實做好聯系人民群眾工作,發現和推動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環保問題,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活動中,市、縣、鄉三級人大同步組織,國、省、市、縣、鄉五級人大代表共同參與,充分整合各級代表力量,形成了強大的監督環保工作合力。全市70個人大代表聯絡站同步舉行活動,采用宣講、發放資料、聽取意見、現場調查核實等多種形式,豐富了活動內容,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需求,提高了活動在人民群眾中的吸引力和參與度。代表和各聯絡站收集的意見建議和問題及時上傳到網上代表聯絡站“法治護綠”專欄,確保了問題得到及時處理和解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切實解決好群眾身邊的環保“急難愁盼”問題,人大與政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以良性互動的協同之力共克難題。市、縣兩級生態環境部門派出精干力量下沉到各個代表聯絡站發放宣傳資料、普法資料和科普資料,與人大代表共同聽取進站群眾對環保工作的意見建議以及相關環境問題線索。根據條件當場對部分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現場調查核實,即聽即辦,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形成了高效的協作機制。在集中進站聽取意見活動中,人大代表和生態環境部門工作人員對收集到的196條意見中的69條進行了現場調查核實。
“專業小組”加持強合力
由于歷史遺留原因,某錳化工企業將4萬噸錳廢渣露天存放,存在環境污染風險。了解相關信息后,市人大代表環保專業小組多次前往現場調研視察,通過督促相關部門和協調主要企業,將這些錳渣全部運走并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經過廣泛調研,環保專業小組了解到廢渣亂堆亂放并不是個案,而是很多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問題。湘潭素有“百年錳礦”“中國錳都”之稱,涉錳企業較多,生產中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廢渣。如果不對廢渣進行無害化處理,長期露天堆放或粗放式掩埋,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基于此,環保專業小組在學習了外省電解錳渣資源化綜合利用的經驗后,深入多家企業現場了解電解錳渣的產生、無害化處理工藝流程和資源化利用情況,并結合調研實際,形成了《電解錳渣資源化綜合利用的調研報告》。
秉持讓“內行人”干“專業事”的理念,市人大常委會注重發揮環保專業小組的優勢,不斷增強市人大環資委與環保專業小組的工作合力,實現“1+1>2”的疊加效應。
近年來,環保專業小組緊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環保問題,重點開展大氣污染形成原因調研、對策研究及治理效果情況跟蹤,推動《噪聲污染防治法》的宣傳和落實,對電磁輻射污染、醫療垃圾處理、危廢品處理、土壤污染防治、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落實等情況進行調查視察,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
環保專業小組高度關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組織五級人大代表和環保專家,赴重點企業對污染源在線監控進行調研視察,現場察看在線監測運行、污染物排放實時數據公示、污染源排放在線監測平臺建設等情況,并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同時,提醒企業嚴格落實國家及地方政府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求,做到“依法安裝使用并公開自動監測結果”,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針對我市建筑垃圾隨意傾倒的現象,環保專業小組對我市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情況開展專題調研,提出從源頭減量、規范分類收集處理、推動消納和轉運場所建設、加大執法打擊力度、加強技術創新與應用、強化宣傳教育等意見,建議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市場化運營、支持優先使用再生產品等。
責編:馬志軍
一審:馬志軍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